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妇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妇女创新就业、“美丽乡村”创建、技能提升“三项行动”,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不断激活“她”力量,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深化创新创业行动,让农村妇女动起来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基。该县妇联紧盯农村妇女需求,把就业创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组织妇联执委、农村致富女带头人与困难妇女结成帮扶对子,深入开展帮助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系列工作,落实好各项创业就业扶持政策。
持续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工作。按照省、市、县统一安排部署,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工作要求,创建“妇女之家”,深入开展维妇“e家”行动,全面排查化解家庭矛盾纠纷,为安置点和谐稳定贡献力量。帮助协调巾帼企业入驻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积极动员搬迁群众就近、居家就业,真正使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目前,已帮助解决1000多名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关心关爱困难群体,致力群众增收。与县卫生健康局联合开展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项目,为全县农村35—64周岁已婚妇女开展“两癌”免费筛查,为患“两癌”困难妇女申报“两癌”救助金。五年来,累计为全县126名贫困“两癌”妇女申请发放救助金115万元,有效降低了患“两癌”困难妇女家庭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持续实施好东西部协作项目“苏黔精准扶贫·春蕾计划”项目,项目连续三年资助了全县2587名建档立卡贫困女童。县妇联发起“花蜜行动”—99公益日“春蕾计划”劝募活动,集中募捐阶段共发动3700余人爱心捐赠,筹集到爱心资金约7万元。大力实施“锦绣计划”助力乡村振兴。把实施“锦绣计划巧手致富基地”、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等项目的申报作为帮助妇女产业致富、促进创新创业和就业增收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发挥妇女手工业在乡村振兴方面的重要作用,创建一批真正具有带动作用、帮扶妇女创业就业、带动乡村振兴效果突出的基地。打造艾禹手工坊、恒泰源服装有限公司等“巾帼扶贫车间”,通过培育巾帼企业带动群众就业达1000多人。引导广大妇女投身乡村振兴。汇聚女企业家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携手女企业家协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积极为村、社区及寒门学子捐款捐物,县女企业家协会累计为社会捐款捐物500余万元。
深化“美丽庭院”创建,让庭院乡村美起来
该县妇联充分发挥村(社区)妇联主席、妇联执委的示范带头作用,利用全县村(社区)妇联主席兼任网格长的优势,推行“1名妇联主席+1名党员+1名女网格员+10户家庭”的模式,开展美丽乡村创建,为让“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更有抓手,找准创建工作的结合点和落脚点,融合推动“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与主题党日、巾帼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等工作相结合,打造“美丽庭院+最美家庭”特色活动。
该县积极动员全县妇女积极参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开展“建设美丽乡村·贡献巾帼力量”“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我为家乡绘新颜”环境卫生整治活动。通过活动开展,激发了全县广大妇女干事创业的激情,全县累计涌现出了铜仁市“最美家庭”7户、“五好家庭”1户、“家庭工作先进集体”1个、“家庭工作先进个人”3人、“好妈妈”3人、“好爸爸”3人、“好孩子”3人、“巾帼文明岗”2个、“巾帼建功标兵”2个。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真落地、见实效,引导全县农村广大妇女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强化技能培训,让劳动力妇女学起来
注重教育培训,赋能提升搭梯子。实施“巾帼建功培训”计划,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对妇女群众的教育培训,邀请党校教师、优秀女企业家,围绕妇联组织建设、乡村振兴、党史学习教育、家庭教育等专题,组织妇联干部、执委和巾帼致富带头人开展实践学习。坚持业务与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展农村妇女职业技能培训,举办送技能进乡村活动,累计培训妇女2000余人次。带动更多妇女走上创业致富道路。
发挥巾帼致富带头人示范引领,通过在主流媒体推出“巾帼风采”系列报道,宣传巾帼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营造了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该县巾帼人才百花齐放,春色满园。该县共创建“妇”字号企业10个,侯彩霞创建了沿河盛鸿畜禽家庭农场,主要是养殖蛋鸭、加工皮蛋和咸鸭蛋,目前有蛋鸭5000余羽,年产值达150余万元,可为30多位留守妇女就近提供就业机会,该县10个“妇”字号企业纷纷成长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领头雁”,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添色增彩。
(特约通讯员 王小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