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 正文

大美德江 “美”的教育——德江聚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观察

当前,正值今年春季学期开学之际,天气乍暖还寒。走进傩城德江,能强烈感受到教育文化浸润着心田——

5b70fe46-7157-4270-9f4c-cbf50489bf58

优先发展 —— 推动发展的“德江策略”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强县的超前意识。”谈及德江教育的发展,县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杨旭琴很有底气。

走进新时代,迈进新征程,德江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前瞻性、奠基性工程抓落实。

2022年,德江县委班子运筹帷幄,在聚焦“美的教育”发展理念基础上,敲定了“一心五城”奋斗目标,“教育之城”名列其中,强化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支撑地位,强化教育在城镇建设和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以教育高质量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蓝图绘就,落地落实是关键。德江探索成立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担任团长的教育集团。同时,明确县委副书记任教育工委书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教育工委副书记并分管教育工作,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统战部部长任教育工委副书记,确保教育事项优先研究、教育项目优先规划、教育经费优先拨付、教育人事优先解决,为推动德江的教育发展树起了坚强的后盾。

90a03b84-8970-4434-a17c-ed3ebc582edd

均衡发展—— 体系完备的“德江规模”

在一个武陵山腹地偏僻的县城,同时拥有3座高校,系全省同级县级城市中少有,黔东北唯一。这个荣誉,德江做到了!

早在十年以前,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进城热”一度升温,城区学校学生人数爆满导致容纳不下,家长苦不堪言。

“我们两口子都进城务工,主要是想在挣钱的同时,给读初中的娃儿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没想到这么难得找。”

“大人进城打工,让孩子在乡下就读不可以吗?”

“乡下没得城里教得好!”

——这是五年前笔者采访一个城市“农民哥”的一段对话。

“农民哥”口中的“教得好”,其实不光指老师教书的方法,还包括校园环境、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

一直以来,消除城区大班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德江教育的一个重大任务!

“我们聚焦人力财力物力,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全力优化教育体系……”

“十三五”以来,全县共新建学校(园)42所,实施幼儿园改造工程305个,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改薄”工程363个,德江一中、德江二中、德江职校实现整体搬迁,开工建设贵州工程职业学院、乌江学院建成投用。全力推进第三高级中学建设工程,力争在2023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

近几年来,德江乡镇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初步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

“目前,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66所。其中,幼儿园92所,小学90所,教学点43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初级中学2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完全中学3所,高级中学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高等学校3所……”在德江教育简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闪光的数字,诉说着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故事。

f70e793a-9b27-4f6f-b9f4-f00b434a1ff8

“强师工程”—— 师资建设的“德江数量”

一个老师一个学校,10年前,这种现象在广大农村并不少见。2012年最后一批代课教师转正之前,师资力量紧缺,是一个久攻不下的难题。

“那时候真的很恼火,一个老师,要上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课程,语文数学全包干,校长主任全负责……”煎茶镇龙盘完小的苏光兵老师回忆起曾经的办学情况,显得很是无奈。

这些年来,德江县委、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举全力,打通师资紧缺这个瓶颈。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到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把教师队伍建设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坚持优先谋划教师工作,落实教师队伍建设“一把手负责制”,优先保障教师工作岗位,调整教育支出结构,增加人力资源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确保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到位。

“十三五”以来,德江通过特岗招聘、公开招考、人才引进等多种渠道招聘教师1269人。目前,有幼儿到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共计10117人,其中幼儿教职工2690人,小学教职工3411人,特教教职工34人,初中教职工2607人,高中教职工1186人,中职教职工189人,逐渐拉近了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113843人师资需求的距离。

师资力量,要数量也要质量。德江县出台“十四五”期间“强师工程”方案,深入实施铸魂、提能、薪火、强根、增效、建强等“六项行动”,通过开展“观听查研”教学视导,引进“名师教学”、推选一批“学科领头人”、举办“优质课”大比拼、培育“三名工程”等重要举措,全新打造“教研联盟”升级版,推动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去年以来,在数量庞大的师资力量中,选任学科领头人117名,培育名校(园)长20人、名师74人、名班主任24人、骨干教师959人。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82.35%。

c04a3b2b-e3c5-4752-8521-3af5f9986248

整体进步—— 质量提升的“德江势头”

“这几年,德江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进步,人们有目共睹……”德江县桶井乡木朗村村民向华志女士说,“以前,人们总是千方百计把成绩好的学生送到市直、省会等好的学校就读,现在不一样了……”

2016年,木朗村陈明波面对儿子陈向杰中考成绩排列全县前十的境况,想把儿子送到省城就读,在家务农的妻子向华志却觉得诸多不便,她下定决心把孩子送入德江一中,并去学校找个保洁之类的活路,便于陪读。三年来,通过学校的努力,家长的配合,2019年,陈向杰以676分的好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机械航空与动力车辆工程专业。向华志说:“谁说德江教出的学生考不上北大清华?”

陈向杰只是德江教育质量飞速提升的一个缩影。

进入“十三五”以来,德江持续抓基础教育,不放弃任何一个学段,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促进教育整体进步,质量整体提升。

功夫不负苦心人,正是有了德江人自强不息的“砥柱精神”,德江教育质量才有了质的飞跃,有了量的提升。

“十三五”时期,德江高考一本录取3147人,二本录取7405人,比“十二五”分别增加2302人、2547人,其中600分以上人数从2016年的39人增加到2020年70人。“十三五”以来,被C9联盟校录取了31人,其中清华3人,北大5人。2022年本科上线3469人,上线率60.72,比2021年增加了89人,600分以上的31人,被北京大学录取2人。德江一中、德江二中均获得全市同类高中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连续四年本科上线率超过5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刚刚结束的高考适应性考试中,德江进入全市前400名的103人,其中理科最高分排全市第六名。

人才集聚—— 重大考核的“德江成果”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更加注重特色特殊教育发展,形成大力培养人才、全力爱护人才、人人渴望成才、人人竞相成才的人才集聚高地,构建区域性教育中心……”这是德江教育的归宿。

2012年以来,德江教育经历两轮“两项教育督导考核”、教育9+3计划考核、“普十五”评估验收、义教基本均衡评估验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考核评估当成推动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在工作部署、财政资金、项目规划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在2012年、2016年的两轮“两项教育督导考核”中,均取得“双优”等次,“普十五”顺利通过评估验收,教育9+3计划获得全省第一,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获得全省第六、全市第一的好成绩。德江一中顺利通过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复评并正全力推进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申创,德江二中顺利通过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第一次评估,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2所,德江第四幼儿园顺利通过省级示范幼儿园第一次评估,市级示范幼儿园7所。

2022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在德江县召开。这些成果的取得,彰显了德江教育发展的区域优势,人才集聚中心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铜仁德江机场开工建设,4条高速公路过境,乌江全线复航,3所大学落户,‘教育之城’宏伟蓝图的绘就……德江区域性教育中心人才通道、资源、政策要素聚集,‘美’的教育阳光正好……”

“美的教育,需要一种家国情怀。我们将紧紧围绕创新推动发展的‘德江策略’,壮大体系完备的‘德江规模’,优化师资建设的‘德江数量’,加速质量提升的‘德江势头’,巩固重大考核的‘德江成果’建设目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德江土生土长的刘君谈起这句话的时候,一种家国情怀溢于言表。(特约通讯员 杨旭

编辑: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