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铜仁残联 > 正文

万山:残疾人专职委员为7000余名残疾群众提供暖心服务

铜仁市残联乘“莞铜协作”东风,聚焦易地搬迁安置点残疾人后续服务,推动安置点残疾人组织全覆盖、工作全覆盖、作用全覆盖,先后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14.69万元,按照搬迁安置点残疾人综合服务站省级示范站标准,在全市建设12个莞铜共建阳光幸福家园。

近年来,万山区以改善残障人士机体功能、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为抓手,积极在易地搬迁安置点建立阳光幸福家园,加大对残疾人士的关爱力度,让他们生活舒心。

微信图片_20221226163556_副本

丹都街道旺家花园社区的阳光幸福家园,自投入使用以来,活动中心的按摩椅、跑步机和象棋等休闲健身设备一直保持着高使用频率。

万山区旺家花园社区阳光幸福家园占地800平方米,现有托养床位20张,配置综合办公室、文化娱乐室、康复训练室、辅助就业培训室、心理疏导室、图书室、理发室等功能用房。

微信图片_20221226163600_副本

10位残疾人专职委员正在接受培训。

为了更好服务群众,有序使用相关器材设备,万山区残联招聘3名残疾人专职委员负责管理器材和指导群众安全使用。41岁的张维德是管理维护员,“我们来这边后,居住环境比以前好了许多,我患有小儿麻痹,之前什么工作也做不了,在这里也算是找了份满意的工作。”

微信图片_20221226163605_副本

宽敞的活动中心、丰富的康复设备、温馨的阅读聊天室等,让残疾群众在这里不仅收获了健康,还找到了生活的自信。

搬迁群众杨彪,由于几年前全身患风湿性关节炎,每天坚持运动成了他的必修课,谈及以前,每遇到下雨天气就只能在家里走动,非常不便,自从社区建了阳光幸福家园,自己每天都会去做康复训练,感觉身体有了很大的好转,也让他对以后的生活充满希望。

微信图片_20221226163610_副本

在万山区龙都街道的阳光幸福家园,社区居民正在棋盘上“较量”,落子声、欢笑声交织一起,格外热闹。在另一边,动感单车、电动轮椅、老人椅、按摩椅上坐满了前来做康复的残疾人。

社区居民杨智明是这里的常客,2017年,杨智明因意外致残,在万山区残联的帮助下,配备了相应的器械,现在能自己行走了。

“阳光幸福家园的设备和环境都很好,在这里不仅得到了康复训练,还认识了很多朋友,身体逐渐康复,心情也变得越来越好。”杨智明高兴地说道。

微信图片_20221226163616_副本

阳光幸福家园的建立,给社区的残疾群众提供了康复训练和交流沟通的平台,帮助了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激发残疾人自强自立的内生动力。

龙都社区阳光幸福家园负责人杨鹏燕,是从思南搬迁到万山的,小时候因为意外烧伤,导致左手残疾,经鉴定被评为四级伤残。

微信图片_20221226163622_副本

“以前我左手不方便,不好找工作,全靠老公一个人打工,两个孩子上学负担重,在万山区残联的帮助下,我担任了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既能为残疾人服务,也能找点钱补贴家用。”杨鹏燕说道。

据悉,万山区目前有10名残疾人专职委员,每天都在各自岗位上忙碌,为全区7000余名残疾群众提供舒心暖心服务。

作者:何川 编辑: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