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铜仁残联 > 正文

山海相连 携手筑梦——东莞·铜仁东西部协作助残工作综述

东莞·铜仁,虽相隔千里、跨越山海,却心手相牵。自莞铜两市结对帮扶以来,市残联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牢固树立残疾人事业优先发展理念,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不断健全扶残助残制度机制,全市残疾人事业呈现新气象、取得新成绩,残疾人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康复项目护航残疾儿童成长

“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孩子的康复治疗费用是完全没办法承担。”想到过去求医的艰难,刘浩的母亲就忍不住红了眼眶。刘浩是一名肢体残疾儿童,过去几年,刘浩父母带着他辗转国内多个大城市的权威医院寻求救治,高昂的治疗费用让这个家庭捉襟见肘,就在他们煎熬迷茫之时,市残联和区残联了解到了他们的情况并帮助其申报残疾儿童康复训练项目,刘浩得以转到宏昕康新中医医院接受免费康复治疗训练。如今,刘浩走路越来越稳,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其父母多年以来担忧逐渐消散。

市残联搭上莞铜协作这趟快车,进行儿童残疾筛查,开展残疾儿童康复训练项目,精准高效地为残疾儿童提供救助。在铜仁市宏昕康新中医医院和特殊教育学校,符合救助条件的7-14岁的残疾儿童能享受康复资金支持,大大减轻了残疾儿童家庭的经济压力,减少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因经济条件不好而放弃治疗从而错过最佳康复年龄段的情况。

儿童期是残疾儿童康复的黄金时期,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多数残疾儿童能获得显著康复效果,不仅可以减轻家庭经济和精神负担,更能实现早就学、早就业。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现应救尽救,护航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是该项目设立的初衷,有了健壮的身体,孩子们才有追寻梦想的道路。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7-14岁年龄段共有109名残疾儿童享受到了项目带来的实惠,共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36.53万元。

综合服务助力残疾人安家乐业

“当时在沿河学习按摩,条件不好,来店里按摩的客人了解我的情况后,还纷纷接济我。”田维发是沿河自治县中寨镇的一名盲人按摩师。3岁那年,田维发因为一场意外眼睛落下了残疾,长大后,他在中寨镇政府和民政部门的帮助下到县城学习按摩,学得一门生计。田维发及其妻子都是盲人,不仅要赡养年老的父亲,还要抚养已故二哥二嫂的两个小孩,夫妻两人本就清贫的生活举步维艰。祸不单行,2016年的一场大火又让田维发老家的木房变成废墟,2017年,中寨镇实施易地搬迁,田维发成了第一批受益者,搬迁到了中寨镇集中安置点,拥有了一栋两层楼的砖房,过上了和普通人一样幸福安定的生活。

易地搬迁而来的残疾人因为身体不便,往往比其他人更难适应新环境,这对助残工作的细致程度要求也更高。为充分了解残疾人需求和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市残联成立残疾人综合服务项目、残疾人专职委员公益性岗位项目和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残疾人后续服务,建设了12个“莞铜共建·幸福家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残疾人综合服务项目,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残疾人融入新环境,开始新生活。同时,市残联还与市人社局一同行文,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残疾人专职委员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开发70个残疾人专职委员公益性岗位,并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48.7728万元补贴残疾人专职委员公益性岗位。

自莞铜共建·幸福家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残疾人综合服务项目开展以来,对生活环境不适应的残疾人可以在社区寻求帮助,得到服务;有工作需求的残疾人可以在社区的帮助下参与工作,每月根据岗位工作量不同,可获得一定的工资补贴家用。

东西部协作开启助残新篇章

自莞铜两市结对帮扶以来,两市在协作中相互交换了不少成功经验,为我市解决残疾人帮扶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莞铜协作工作开展初期,东莞市残联赴铜仁开展东西部协作调研活动,确立了莞铜残疾人东西部协作重点任务和目标,实地考察了铜仁康复医院、残疾人托养中心等情况,并走访慰问20名困难残疾人,为困难残疾人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物资。

“我们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有滋味、越过越有奔头。”这是万山旺家社区阳光幸福花园残疾人专职委员张维德的肺腑之言。2018年张维德一家从思南县搬迁至旺家社区,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他既要照顾妻子和母亲,又要负担小孩上学的费用。然而作为一名肢体二级残疾人,腿脚不便的他只能干一些手头上的活,依靠在附近打零工维持生计。2021年铜仁市残联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了解到张维德一家生活困境后,当即决定聘请他为阳光幸福家园残疾人专职委员。活动过程中,和张维德一样境况的残疾人在各区县残联工作人员的了解和安排下有了稳定的收入和工作,通过劳动实现人生价值。

众人拾柴火焰高,过去一年,铜仁市残联组织各区县残联和铜仁康复医院等相关机构20余人一行赴东莞市对接东西部协作工作。期间,就两市残联就实地考察情况及两地残疾人事业发展进行业务交流,推动落实了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任务。铜仁市残联在市各相关部门和东莞市的支持下,创新了贫困残疾人救助模式,学习了东莞市残疾人救助的有效经验,争取不让任何一个贫困残疾人掉队。

在未来征程中,市残联将用一项项改革创新的举措、一次次务实惠民的行动,有效提升残疾人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奋力谱写新时代我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罗灿 张雨 编辑: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