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莞铜结对以来,东莞通过“四个组团式”举措,推进莞铜教育帮扶协作工作,为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助力。截至目前,东莞53所学校结对帮扶铜仁51所学校,其中东莞17所学校与铜仁16所学校结对共建协作示范校,累计派出一年期支教教师46人和每月轮换的骨干教师25人次,累计开展公开课270节、教研活动800次、专题讲座380场,辅导教师多达10000人次,辅导学生超过15000人次,捐赠书本多达15万册,捐赠物资价值250多万。
成立“组团式”组织架构 实现统筹管理
东莞市教育局成立莞铜东西部教育协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工作的统筹部署,并从46名赴铜支教教师中,抽调3名优秀干部成立东莞市教育局派驻铜仁市东西部协作联络组,驻点在铜仁市前方一线,及时汇报前方具体情况,负责支教教师的管理和服务工作、16所共建示范校的打造工作,构建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组团式”统筹协调模式。
开展“组团式”支教 实现以点带面
遴选铜仁市第二十九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样板校,帮助我市易地搬迁安置点学校实现高品质发展。投入东莞东西部协作资金200万元,打造示范功能教室,完成了该校图书室、书法室、美术室、音乐舞蹈室、心理健康室、录播室、直播室等7个功能室和一个舞台的建设,总建筑面积850平方米。东城组团在我市万山区支教的4名教师集中在铜仁市二十九小学,组成一个支教小组,聚集资源、集中发力。启动莞铜协作体育类公益培训项目,引进开展醒狮、足球、篮球、武术、金钱杆舞、太极拳(扇)、广场舞等特色文化项目,培训学生近600人。
推进“组团式”结对 实现资源整合
重点以组团形式,参与打造松桃苗族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结合学校专业办学特点,实施“2+1”组团帮扶,选择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东莞理工学校与松桃职校结成对子。东莞结对学校派出5批共21名专业教师来校支教一个月及以上,松桃职校先后派出15名教师到东莞参观学习交流。东莞两所结对学校累计在松桃职校举办培训讲座21场、各类活动18次,帮助松桃职校8名师生在省市大赛中获奖。
共同打造“专业群”,投入东莞东西部协作资金150万元,援建“四中心两室一基地”,建立人品、作品、成品、产品、商品、名品的“六品”观念。东莞理工学校、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投入近15万元,围绕松桃苗绣非遗文化,把东莞现代服装与铜仁松桃传统苗绣融合起来,让非遗苗绣焕发时尚潮流。建立“校中厂、厂中校”。与东莞市影尚服饰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建成“校中厂、厂中校”生产实训基地。东莞市理工学校捐赠8台汽车,供松桃职校实训使用。实施“种子计划”。东莞端品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每年资助60万元,在松桃县招收100名学生到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学习三年,在端品公司实训实习,培养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考察合格,可获得留用机会。
组织“组团式”交流,实现赋能叠加
为了进一步整合资源,东莞市教育局采取了“组团式”交流模式,整合46位支教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资源,采取跨县区跨校际交流的方式,组织安排有特长的教师到我市其他县区及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功效。在思南三中支教老师邓静,在做好思南三中支教工作的同时,在铜仁市10个县区培训和推广“莞式慕课”,让“莞式慕课”在铜仁生根发芽,惠及铜仁市1150多所中小学、近7万名教师和68万名学生。在铜仁市二十九小支教老师陈国志,为市第二十九小组建了“向阳花合唱团”,编写了校歌《前进吧!向阳少年》,为铜仁六中组建了“百灵鸟合唱团”,编写了校歌《青春飞扬》;在旺家花园易地搬迁社区组建“幸福旺家合唱团”,为搬迁进城的群众带来了歌声欢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