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铜仁要闻 > 正文

梵净抹茶香溢天下

碾茶是抹茶的原料茶,抹茶是碾茶的精加工茶。近年来,借助良好的生态优势,江口县充分利用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贵州梵净山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两个产业平台和“中国抹茶之都”“中国优质茶生产基地”两个“金字招牌”的品牌效应,通过引进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大数据实施智能制造及完善人财物技术服务体系等,积极寻求生态茶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以做强碾茶精深加工为切入口,助推生态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e26a9dfe-6423-4524-bd59-ad5c34915d50

龙头企业引领 产业聚集发展

近年来,面对新形势,江口生态茶产业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加工碾茶便成为促进消费和提升效益的途径之一。

2017年,江口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建设江口县贵茶产业综合开发项目,对生态茶进行精深加工,大力发展碾茶和抹茶。

位于贵州梵净山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的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世界最大的单体抹茶精制车间、年产抹茶4000吨,随着抹茶食品在市场日渐走俏,抹茶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作为抹茶的半成品——碾茶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海介绍,目前已建成4000吨抹茶生产车间,安装2条现代化流水生产线,年加工能力突破800吨,后期将根据市场需求增加抹茶生产线,提升加工能力。

抹茶拉面、抹茶饼干、抹茶蛋糕、抹茶饮品、抹茶小吃……一系列出自碾茶的江口抹茶产品推出市场便备受好评,产品不仅畅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30多个城市,而且出口德国、美国、加拿大、沙特阿拉伯、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江口牌抹茶”享誉中外。

得益于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越来越多茶企落地江口,数据显示,目前全县注册茶叶企业101家,茶叶专业合作社89个;已组装了2条现代化抹茶生产流水线,建成碾茶生产线14条,抹茶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800吨,抹茶企业实现了集群发展,茶叶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2025年底,力争完成3万亩以上抹茶基地提质改造,抹茶基地茶青平均单产将突破700斤,保障现有碾茶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每条碾茶生产线年产合格碾茶产品15吨以上,合格碾茶产品中4级以上优质碾茶产品占比达45%以上,研发孵化系列抹茶精深加工产品,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00亿以上。

3bfb136a-6d74-40c9-8f9c-c5e590a1114d

数字赋能 激发碾茶新动能

在坝盘镇挂扣村九龙山520亩碾茶基地,一垄垄茶树青葱翠绿。除了采茶工人及分散其间的半自动采茶机外,基地的其他“高科技”设备也格外引人注意。

“用于碾茶的茶青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基地配备了智能监控及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物种生态位配置技术,为科学合理管理和维护茶叶基地提供了科技支撑,也为收获高品质茶叶打下了坚实基础。”江口县九龙山茶园管理人员黄志英介绍。

与茶叶基地一样,生产车间的智能化设备实现了“经验做茶”向“数字制茶”的转变和升级,效果更让人惊叹。

在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抹茶综合车间,机械设备正紧张作业,茶叶贮青、切叶、杀青、冷却、初烘、梗叶分离、复烘(叶)、杀菌等十几道工序全部实现自动化,劳动力成本下降的同时生产效率却得到了极大提高。

“按照8小时工作时间计算,智能化生产线一整套流程下来只需要7人,其中精制5人、磨粉2人,每天可精制2500公斤碾茶,可生产900公斤抹茶。”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毛吕说。

九龙山520亩碾茶基地和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借助数字化帮助茶产业转型升级只是江口众多茶园和茶企的缩影之一。

近年来,在铜仁市大力实施“数字活市”工程的带动下,江口遵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原理,在生态茶产业建设过程中,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茶业,以信息化推动产业化,提高茶产业生产和经营加工科技含量,走出了一条“生态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18年至2021年,短短4年时间,该县抹茶生产总产量突破了1000吨,总产值突破了5亿元,在茶叶总产值中的比重从0%增加到20%;新动能大大激发的背后,离不开数字化的赋能。

2e8887f0-6645-4f55-b182-42a194d7829b

强化人财物保障 完善技术服务

每年春茶采摘期间,除了茶农和茶商外,还有一群人也忙碌在茶叶基地,他们就是——技术指导员。

“碾茶属于蒸青绿茶的一种,绿茶茶树在生长期时全程接触光照,所以采摘前至少20天用遮阳网进行90%遮阴覆盖,遮阴后,可降低茶多酚含量、提高氨基酸含量、减少粗纤维含量。”

“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以防倒春寒来袭,要提前采取覆盖、熏烟、松土、培土、保温、清沟排渍等防范措施,防止茶树遭受冻害。”

……

这样的话语时常从他们口中而出,也实践到了每一个碾茶基地上。

近年来,为提高茶园单产和茶叶品质,加强现有茶园管护和茶叶加工技术改造和质量监管,提高茶叶生产清洁化、标准化和规模化水平,江口通过引才、留才、育才等方式,不断振兴生态茶专业人员队伍。

“为强化技术指导和保障,县茶办和贵茶公司组建专门的技术指导组,对全县碾茶基地开展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同时还聘请了7个技术辅导员,分区域进行茶叶技术指导。”江口茶叶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明生说。

此外,江口县还通过产学研等方式振兴生态茶专业人员队伍。具体为: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加强技术人才培训合作,培育更多茶叶生产加工专业技术人才;与贵州省茶校、中国农科院茶叶所、西南大学、贵州省农科院、湖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通过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远程教育等教育培训资源,对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加大培训力度;与江南大学,贵州大学、省科学院组建抹茶联合研发中心,更加完善和强大生态茶专业队伍……

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该县共培训茶农40120人次,培训茶叶生产管理专业技术人才3645人,茶叶加工技术专业人才182人,茶艺表演专业技术人才61人、茶叶评茶员164人,茶叶检验员158人等,茶叶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技术员从茶园修剪、茶园施肥、遮阳网覆盖、碾茶加工等方面进行培训,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发展信心,下一步,我将提高技术执行力,切实做好茶园管护,争取碾茶每亩茶青产量达到1000斤,4级以上合格碾茶产品达到40%以上。”闵孝梵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佳说。

你拾柴、我添火,江口碾茶发展之火烧得更旺、势头更强劲:

强化组织保障,以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任组长,县政协副主席任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进一步调整和充实了县生态茶产业发展专班,并组建生态茶产业发展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办公;

制定制度护航,出台了《中共江口县委 江口县人民政府 关于深化产业体系改革促进全县生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今后五年茶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加强资金扶持,统筹协调财政资金505万元,用于碾茶企业贷款贴息;

一系列组合拳,拳拳有力。目前,贵茶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已建成14条碾茶生产线,先后与江口县12家茶叶生产企业签订联盟协议;全县生态茶产业已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目标,基本形成了以贵茶为龙头联盟发展抹茶,以浙江客商为主导发展白茶,以本地企业为主体发展明前茶的发展格局。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今年坝盘镇九龙山碾茶基地碾茶茶青平均亩产达1384斤,桃映镇茶溪村碾茶基地碾茶茶青平均亩产843斤,闵孝镇阳雀坳碾茶基地碾茶茶青平均亩产535斤。通过测产,预计今年我县碾茶茶青平均亩产突破550斤,较上年同比增长20%左右。”江口茶叶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明生说。

作者:白雪 编辑: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