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的德江天气格外暑热,然而比天气更加暖心的是德江县安化街道楠木园社区德鑫袜业公司残疾人专用车间的暖心故事。
“党和国家的政策好,我们才有钱赚、吃得饱。”走进德鑫袜业公司残疾人专用车间,67岁的张玉芬正陪伴着36岁的二级残疾儿子在上班——翻袜子,正是这份工作让她从疲惫的生活中走了出来。
因为张玉芬丈夫是瘫痪在床的一级残疾人,儿子是没有人陪伴就会失控的二级残疾人,搬迁到楠木园易地扶贫安置点后,她同样无法就业,一家人的生活就靠低保金和残疾人救助金。
7月10日,张玉芬和儿子被安排到刚刚成立的德鑫袜业公司残疾人专用车间上班,20天学习培训她获得了600多元的工资,儿子在她陪伴下也有了收入,这让她无比开心。
据德鑫袜业公司的生产负责人何亚介绍,残疾人专用车间是德江县政府投入三间厂房和德鑫袜业公司共同设立的,专供易地扶贫安置点上的残疾人就业。
笔者采访时,有近30名残疾人在车间上班,有的刚上班不久,更多的还处于培训阶段,培训结束后成为熟练工人会采取底薪加提成的方式,底薪每月1000元,而张玉芬8月份的工资有1300元左右。
在张玉芬隔壁上班的李丹辉,是从龙泉乡大石板村搬迁到楠木园易地扶贫安置点的,夫妻俩都是残疾人,两个儿子一个在务工一个还在上中学。
“我就住在车间上面的15楼,电梯上下很方便。”李丹辉说,他在车间上班更多的是为了照看家属,家属身材矮小行动不便,一家人在一起彼此都安心。
据德江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王家烈介绍,为了方便工人上下班,德鑫祙业公司特意将车间设置在一楼,为残疾人提供最简单的翻袜子工作。
“就业增收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就业让残疾人重拾生活的自信,找到了新生。”王家烈说道。
听说笔者特意为他们来采访,他们一个个脸上绽放出自信的笑容。据了解,德江县残疾人联合会根据上级扩大残疾人就业的工作指示,创新思路寻求出路,与相关部门、企业联合创建类似残疾人爱心专用车间3个,让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
行走于采访的归途,处暑的骄阳不热,沸腾的是德江那方涌动的爱心。